也许你会看到,利物浦在波特曼路 2-0 战胜伊普斯维奇的比赛中,穆罕默德·萨拉赫 (Mohamed Salah) 攻入的进球意味着这位前锋在英超赛季首周末的进球数(九个)比任何其他球员都多。
但另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统计数据更能说明他是如何帮助确保阿恩·斯洛特执教利物浦的第一场比赛以胜利告终的。萨拉赫在比赛中冲刺了 31 次,在周末英超联赛球员中排名第二。
在某种程度上,这反映了所采取的策略。唯一拥有更多的人是负责跟踪他的伊普斯维奇左后卫莱夫戴维斯。他的总进球数是 32 分。如果是 33 分,他可能会阻止迪奥戈·若塔的首开纪录,但他让萨拉赫自由奔跑,创造了这一机会。

埃及人的能量加上他聪明的动作暴露了伊普斯维奇的高线。 “他们的中后卫总是向[多米尼克]索博斯莱挺身而出,”斯洛特指出。 “这意味着你让三名防守者对抗三名攻击者。”萨拉赫抓住了机会。
伊普斯维奇 和 利物浦 之间的英超 比赛精华集锦
到最后,他的预期进球总数(不包括点球)比上赛季客场离开安菲尔德的任何一场英超比赛都要高。与乔塔的关系很有帮助。他更喜欢左路,这为萨拉赫提供了工作空间。

32 岁了,人们不可避免地猜测他还能继续这样做多久。利物浦的传奇边锋约翰·巴恩斯在中场扮演更深的角色,瑞恩·吉格斯也经历了类似的旅程。克里斯蒂亚诺·罗纳尔多成为中锋。
从这个证据来看,萨拉赫还可以继续扮演这个角色一段时间。斯洛特说:“如果我看到他为保持身体现状并准备好参加每场比赛所做的努力,我认为他还有很多年可以打球。”从身体和战术上来说,这都非常令人鼓舞。
我们回顾一下萨拉赫在英超联赛首周末的全部九个进球
萨卡仍在寻找一对一的情况
阿森纳与狼队之间的英超比赛集锦
萨拉赫在左脚内切和射门方面一直是英超大师,但布卡约·萨卡并不是学徒。这位22岁的阿森纳边锋再次表现出色,在球队2-0战胜狼队的比赛中进球并助攻。
周六,萨卡在酋长球场在对方禁区内触球 15 次,比周末其他任何英超球员多出 4 次。这样的一击为他带来了进球。他在助攻揭幕战时甚至不需要进入禁区。

这个 15 球的总数是他上赛季在任何一场英超比赛中的最高进球数,而且他在整场比赛中都获得了太多的空间。然而,正如米克尔·阿尔特塔事后指出的那样,即使知道萨卡的计划也不意味着可以阻止它。
枪手主教练甚至将他与莱昂内尔·梅西进行了比较。 “对于优秀的球员来说就是这样,”阿尔特塔说。 “对于梅西,我知道他会来到这里并将球传到那里。但他一直这样做。你无法阻止他。这就是球员的品质。”
即便如此,阿尔特塔还是值得赞扬,因为他建立了自己的体系,以确保后卫经常被孤立来对抗萨卡。在过去的三个赛季中,萨卡已经与对手进行了 766 次一对一的比赛。接下来最多的是? Gabriel Martinelli 有 569 种这样的情况。
什么是一对一?
Second Spectrum 数据将一对一定义为由控球球队创造的事件,该事件将持球的单个进攻球员与单个防守球员隔离开来。
与带球不同的是,进攻球员不需要做出明确而明显的尝试来击败孤立的防守球员,就可以将其视为一对一的情况。
这是阿森纳成功的一个关键方面,也证明了阿尔特塔的战术智慧,他能够调整组织进攻,让球继续传给他的明星球员。但正是萨卡的品质,以及对于他这个年龄来说令人敬畏的可靠性,才使得这一切如此有效。
安装反压看不见
曼联 与 富勒姆 之间的英超比赛集锦
与此同时,梅森·芒特在曼联1-0战胜富勒姆的比赛中的贡献存在分歧。从表面上看,这位英格兰国脚对这场仍然没有进球的比赛很着迷,而替补他的约书亚·齐尔克泽打进了致胜一球。
考虑到芒特在前场的位置上只完成了 11 次传球和 1 次射门,他的控球参与度显得有限。但如果埃里克十哈格对表演有不同的看法,请不要感到惊讶。 “我们施压得很好,”他告诉天空体育。
正是芒特领导了这一切。 Second Spectrum 数据跟踪球员的有球和无球运动,使我们能够计算紧逼的参与度。反压力被定义为在对手获得球后两秒内开始的压力。
周五晚上,芒特在老特拉福德对富勒姆进行了 23 次反击,比首周末英超联赛中出场的其他球员多了 3 次。考虑到他在比赛结束后不久就被换下,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统计数据。
“我们让他们承受压力,”十女巫说。 “他们遇到了很多麻烦。”曼联需要在最后时刻进球才能获胜,但曼联的预期进球数与预期进球数之间的差距为 1.99,比上赛季 38 场比赛中的 35 场要好。
最终的结果与一年前的首场比赛相同——主场1-0战胜温和的对手。尽管战胜狼队预示着即将出现的一些问题,但这里也出现了积极的迹象。是的,芒特就在其中。
本文来源自:https://www.skysports.com/football/news/37587/13199559/mohamed-salah-sprints-bukayo-saka-one-on-ones-and-mason-mount-pressing-analysed-in-the-debrief